方城县四里店镇余庄村村民:扶贫车间里的笑声
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:“老伴俺俩都在这个扶贫车间干活,主要是拣香菇、装箱,活也不累,钱也挣了,还不耽误接送孙子孙女上学。”说起脱贫致富,68岁的黄来有边说边笑,和他一道分拣香菇的邻居们也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。黄来有是方城县四里店镇寺后村村民,去年以来,他和老伴一直在离家不到一里地的四里店镇绿色农园扶贫车间上班,工资按天算,每人每天70元至80元不等。
四里店镇位于方城、南召、鲁山三县接合部,地处伏牛山东麓,属纯山区乡镇,是澧河、赵河、澎河的发源地,这里气候温润、环境优美、物种丰富。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,村民素有种植香菇的习惯。镇党委、政府因势利导,想方设法对香菇种植大户和企业进行帮扶,进而扩大香菇种植规模、拉长产业链条、做好香菇产业从种到收、再到销售的全程服务,辐射带动村民,尤其是吸引贫困群众投入到香菇产业中来,截至目前,全镇发展香菇5000万棒、产值5亿元,从业群众1万余人。
绿色农园扶贫车间负责人叫郑延柯,也是寺后村村民。2015年,随着家乡的香菇产业越做越大,在外创业的郑延柯返乡进行二次创业——流转260多亩山地,建设香菇种植基地和扶贫车间,带动80多名村民、20多户贫困户从事香菇生产、收购、烘干和销售工作。“公司提供菌种和技术,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4元的价格收购香菇,农户负责种植、采收。”郑延柯介绍,为了让乡亲们的香菇卖出好价钱,他前往广东、福建等地寻找优质客户,减少香菇流通环节,确保农户利益最大化。广东韶关的客户陈先全天天都在扶贫车间,“这里的香菇品质好,口感脆、甜、香,在韶关市场供不应求。”陈先全从事香菇购销30多年,不远千里从韶关来到四里店,就是因为这里的香菇品质好,市场认可度高。
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、实现共同小康是种植香菇的最终目的。基于这样的认识,2013年来,四里店镇党委、政府围绕产业发展、脱贫致富的主题,组织人大代表、村干部等深入全乡38个村,调研农户、企业近200家。调研组认为,四里店不仅有香菇种植的传统,在资源、技术、人力资源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,最终确定壮大香菇产业、带富一方群众。2016年底,在香菇种植规模稳步扩大的基础上,四里店镇政府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,在余庄村规划建设500亩香菇种植园,让香菇种植大户免费使用,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种植香菇的积极性,吸纳种植大户48户,种植香菇140万棒。截至目前,全镇香菇种植大户已超过500户,种植香菇5000万棒,从业人数1万余人,香菇年产值达5亿元。
政府主导、企业和种植大户帮扶、群众广泛参与,四里店的香菇产业正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持续发展。与此同时,镇党委、政府和种植大户一道对接香菇精深加工厂商,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,增加香菇的附加值,助力种植户持续增收,过上富足美好的幸福生活。 (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孙喜增 通讯员 王小旭 柴萌)